2025年8月29日,最后一站台湾,路演有感。
核心观点
1️⃣港台文化差异:新旧时代的轮舞曲;错失了优质力时机;高CP值的国民幸福感;高身份认同感;
2️⃣金融FSI行业篇:注重「整体收益」的高收益比;「复合型人才」是技术行业的大趋势;「领域+技术」双窝轮引擎;
3️⃣量化对沖基金篇:「罗马方阵vs日本浪人」文化;「逆人性」才是赚钱关键;创意择优;人机协同;安全可控;
4️⃣我学到了:人生聚焦,少即是多;以「深度」带出「广度」;但「细节」不等于「深度」;人生有无限种可能性,而不只有一条所谓「最好的路」;
5️⃣亚马逊领导力+桥水原则,基於现实的正确思考工具:每人眼中都有一个现实,因此每个「现实」各有不同;现实是指「务实」,而错误地理解现实,走向失败的「极端思考」。
延伸阅读
聰明交易,迅速決策:以 AWS AI 洞察市場、發掘 Alpha 機會
本議程邀請經驗豐富的 Macro Trader 與 Crypto Trader 進行分享,親自分享如何實際採用 Amazon Bedrock、Amazon Q Developer,甚至 Kiro 等現代化工具,幫助交易者進行資料蒐集及決策制定,有效將市場噪音數據減少 80%,並提升超過 75% 的決策品質;同時也會由 AWS 專家分享,如何透過 AWS 工作有效發掘因子。
Smarter Trades, Faster Decisions: Unlocking Alpha with AI-Powered Market Insights on AWS
台湾有感
1️⃣新旧时代的轮舞曲;台南拥有传统的工业生产业,而台北拥有高科技创新业。而背后是年轻人对未来的决择,「往北/往南」都是一条好出路。
2️⃣错失了优质力时机;台币汇率曾贬值,虽然以一拆四贬值,以出口来解台湾的短期问题,但副作用也相当明显:台湾人不用进口货,不出国旅游,更没有动力去以高质量的目标经营事业,导致目前停留在「以量换价」的代工/中间品流程,因此错失了发展自己的台湾独立品牌的机会,更错失了发展「优质生产力」的最好时机。
3️⃣国民幸福感是可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风格;在台湾的街头有很多国民级娱乐,当中甚至有自发性的小团队,比如提「礼宾枪操/街舞/地雷系/亚系」等。台湾年轻人,随心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风格,而不用考虑别人的评价,比如「薪酬/晋升/专业性」的评价。因此,台湾是一个高CP的宜居城市。
4️⃣台湾有高身份认同感;反观香港人的身份认同感极低,甚至没有「国家/民族性」的概念,因此对自身的定位相当蒙糊,恰好反映在:虽有「国际视野」但仍「传统观念」办事,虽是「英语+普通话」教育但双语能力极不流利。而台湾人的身份认同感极高,心态上就显得从容,就算语言不好,往南也是一条好出路,因此人生不蒙糊也不焦虑,总有下一步可以选择。
精彩语录
金融FSI行业篇
1️⃣注重「整体收益」,而非「局部优化」;在技术行业,技术人有一个通病,很注重优化某一部份行业代码,预期提升0.01%准确度。但事实上,这种局部优化是极低收益。因此,技术人应该用大局思维去思考「整体收益」,或许优化某一点不起眼的技术流程有更高收益,比优化那0.01%准确度行业代码。
2️⃣「复合型人才」是技术行业的大趋势;COBOL是金融行业最早使用的编程语言,虽然是积累了四十多年的稳定业务经验,但随着愈来愈欠缺开发COBOL的技术人,因爲COBOL的冗长又难以维护;而Python/Java同时兼具「开发+数据分析+统计」等多功能属性,即孕育了同时懂「行业+业务+技术」的复合型人才,从而能选择自己喜欢的「行业/工作内容」,这是技术人的未来大趋势。
3️⃣「领域+技术」双窝轮引擎;纯粹的做技术,或者是纯粹的商业,其实都是盲人摸象,看不到行业的完整面貌。因此,行业专家都有双窝轮引擎,懂行业懂技术,才能实现「技术可以落地」,以各种「风险+短板+可行性」等维度,来做出行业价值。
4️⃣在新金融时代下,台湾金融法规显得相保守主义;台湾金融行业需要派人去观察机房,而香港的DataCentre机房,设有各种风险等级的区域,已是合符国际法规标准,所以就不用派人去观察机房。这背后显示了台湾法规更保守主义,如果能放宽限制,有助推动金融行业请向高质科技化。
量化对沖基金篇
5️⃣罗马方阵vs日本浪人,两个对冲基金文化;前者是把所有人整合到同一个portfolio更注重整体风险和透明度,互相分享知识+经验;后者是几个人用一个portfolio,注重个人独立的技艺,更具进攻性和威胁性,资本方可选择最出色的portfolio。
6️⃣「逆人性」才是赚钱关键,自己帐户vs别人帐户;如果是同一个交易员用同一个策略,惟一分别是「自己帐户vs公司帐户」,结果是自己帐户会亏钱。因爲人性令交易员产生「规避风险」心理,结果就是影响表现亏钱。
7️⃣创意择优,不在意用什么工具;无论是用传统的统计方法,还是最新的另类回测/因子发掘,还是最前沿的深度学习,只要最终效果是良好的,其实用什么工具都行。
8️⃣人机协同,量化虽好但不可缺失人类直觉;虽然用数学量化是确保了稳定性,但在关键时刻,仍然需要人类的直觉。
9️⃣云端只是「弹性成本」而非「安全可控」;对于金融商业客户,AWS的优势只是「弹性成本」,但现实中很多商业考虑,不单单是成本问题,比如有更重要的「可控」问题等,因此AWS不是首选方案。
量化对沖基金篇只是「行业洞察」,而不是最终答案。因此,只需选择对自己最好的独立观点,然后在现实中施展出来。
我学了什么?
1️⃣人生聚焦,少即是多;我聚焦在「宏观交易者」用「深度学习」在「主经纪商」。从而,在职场上的定位更加鲜明清晰,精准地切入了金融领域的「复合型人才」。
2️⃣以「深度」带出「广度」;当把「宏观」做的深入时,其实别人自然会联想到其他「交易领域」,即是以「深度」带出「广度」,而不用刻意强调广度「自己懂很多」。
3️⃣「细节」不等于「深度」;深度是有高价值的操作,比如是「带领往前瞻性目标/启迪伙伴提升层次」等。而非从细节入手,只是重覆性的低价值的操作,即俗称的「只懂玩细节,但连爲什么都解释不出来」。
4️⃣人生有无限种可能性,而不只有一条所谓「最好的路」;人生的目标不应该是「数字」一味地赚钱,而是把目标放在做觉得「有意义」的事情。幸运的是,我觉得做「交易+技术+创投+艺术」是有意义的事,并将其变成事业工作。
亚马逊领导力+桥水原则,基於现实的正确思考工具
①每人眼中都有一个现实,因此每个“现实”各有不同。
分析师喜欢沉默决策,把时间放在“沉淀/准备”上。强硬派讲话大声,把时间放在“结果/产出”上。外向派喜欢交流,把时间放在“人际/关系”上。
如何看不讲话?--分析师沉默时,但外向派就在耳边吵“怎么不讲话?!”突然,强硬派大声主导新话题。
如何看讲话?--外向派高谈阔论,但分析师觉得没重点,强硬派觉得没价值。
②现实是指“务实”,即向现实发动时间钳形攻击。
纯粹的“分析师/强硬派/外向派”都不现实。而现实应指务实,可以向现实发动“时间钳形攻击”,才能有好结果。
像索罗斯在二战期间的生存哲学,世界“变幻动荡”是真理,而“大稳定”才是诡异。因此,以动制动,人可以弹性地改变“分析师/强硬派/外向派”含量,从而发动“时间钳形攻击”有好结果。
但弹性地改变自己,需要强大的内心和正确的思考工具,否则只会在每次“改变自我”时做出错误决策。幸运地,“桥水原则”教导如何正确地思考,如何基於现实改变自己。
③错误地理解现实,走向失败的极端思考。
先讲“收费”是现实,但吹嘘成“1000w营业额”是不务实。“写代码”是现实,但想在代码世界找出“行业解法”是不务实。“认识大佬”是现实,但想靠人际关系学习“真工艺”是不务实。
做人既要现实,也要务实。可用“桥水原则”,把自己放低一点,把现实放高一点。即想象世界是一台“复杂和经常出错”的机械,如何用“现实世界”实现目标才是正确思考。
④朱熔基,“实务派”银行家,最佳实践“桥水原则”正确地思考。
朱熔基视中国宏观经济是一台“复杂和经常出错”的机械,针对中国90年代末的“政治环境丶宏观经济丶国际趋势”等因素,大刀阔斧地进行国企改革。
既要现实,也要务实。朱熔基同时结合了社会主义的“指令经济”做推力,和资本主义的“市场经济”做拉力,两条腿走路+摸着石头走路,发展出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资本市场”。
朱熔基身上有各种鲜明又对立的形象:他既专横又谦虚,既聆听思考又语出惊人。他带领正确地“改变自我”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,也避免了“走向极端”的西方休克疗法。
既要现实,也要务实。是我在中港台之间看到的最明显差贯。
Postscript
Jacky Wu:非常高兴能在AWS台北的2025 AWS新金融丶新经济会议上与Danny and Kenny一同演讲!我们的议程「聪明交易,迅速决策:以AWS AI洞察市场丶发掘Alpha机会」深入探讨了现代工具如何改变交易领域。
About Me
Kenny Chan, Macro Trader, AWS Community Builder (Hong Kong), specialty of Fintech & Machine Learning
Top comments 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