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很多团队里,“架构设计”这个词听起来很高级,但真正落地时却变成了“开个会画两张图,然后就开工写代码”。结果是,开发过程中不断返工,模块边界模糊,技术决策摇摆,产品上线一团糟。
问题的根源在于——架构设计阶段缺乏明确的产出要求。到底要产出什么,才能说“架构设计完成”?
我结合实际项目经验,总结了一份技术架构与开发准备阶段的 12 项关键成果。明确了这 12 项,你的项目就能从一开始走得很稳。
一、架构设计类产出
让所有人看得懂系统长什么样、怎么跑、核心流程如何走。
1. 系统总体架构图
- 形式:一张包含前端、后端、区块链交互层、数据库、缓存、消息队列、外部服务的架构图(draw.io、Mermaid、Visio 都可)。
-
要求:
- 模块边界清晰(商户后台、API 网关、支付服务、账本、风控等分开画)。
- 每个模块标注主要职责。
- 显示依赖关系(箭头表示数据/事件流向)。
目标:任何新加入的研发,看这张图就能知道整个系统有哪些组件、怎么通信。
2. 关键业务流程图
- 形式:时序图 / 流程图(支付流程、结算流程、风控拦截流程至少各一张)。
-
要求:
- 明确参与方(商户、用户、API、链上监听、账本、回调)。
- 按时间顺序展示每一步动作和状态变化。
目标:任何人照图就能复现一次完整支付/结算过程。
3. 接口规范(API 设计文档)
- 形式:OpenAPI 3.0 / Swagger 文件,或 Markdown 表格。
-
要求:
- 列出每个接口的 URL、HTTP 方法、请求参数、返回字段、错误码。
- 定义签名和鉴权机制(API Key / OAuth)。
- 指定字段格式(金额、币种、时间戳等)。
目标:商户和前端可以直接按文档调 API,无需口头解释。
4. 数据库与账本设计
- 形式:ER 图 + 建表 SQL。
-
要求:
- 列出所有核心表(商户、订单、账本、结算、风险日志、Webhook 日志等)。
- 指明字段类型、索引、外键关系。
- 账本系统需有双分录规则说明(资产增减的记账逻辑)。
目标:后端开发可以直接按图建表,账务逻辑统一。
5. 事件与消息队列定义
- 形式:事件主题清单(Topic)+ 消息格式说明。
-
要求:
- 列出每个事件名(如
payment.tx.detected
、payment.intent.succeeded
)。 - 定义消息体 JSON 字段及含义。
- 指明事件生产方和消费方。
- 列出每个事件名(如
目标:不同服务之间的异步通信有标准格式,避免临时约定。
6. 链上监听与确认策略
- 形式:参数表 + 流程图。
-
要求:
- 确认区块数、监听超时时间、地址生成策略、金额误差容忍度等。
- 链上数据如何触发内部账本更新的步骤。
目标:区块链交互有统一规则,减少漏单/重复入账风险。
7. 风控与合规规则文档
- 形式:规则清单(Excel / Markdown)。
-
要求:
- 黑名单来源和更新频率。
- 高风险交易判定条件(金额、地理位置、交易模式)。
- 触发后的处理动作(冻结、人工审核、拒绝)。
目标:研发和合规部门共用一份规则,系统实现有明确依据。
二、开发优先级产出
目标是明确先做什么,后做什么,避免范围失控,让团队聚焦核心功能交付。
8. MVP 范围与阶段目标
- 形式:表格或一页 PDF
-
内容:
- MVP 要实现的功能(收款 API、链上监听、商户后台订单查询等)
- 明确不做的功能(法币结算、多链支持等)
- 阶段目标和验收条件(如:“支持 TRC20-USDT 支付,商户能收到成功回调,账本余额一致”)
9. 迭代计划 & 优先级排序
- 形式:甘特图 / Sprint Backlog 表格
-
内容:
- 按优先级列出功能模块(先做 API & 链上监听 → 再做账本与回调 → 再做风控与结算)
- 每个阶段产出物和预计时间
- 明确哪些模块可并行开发,哪些有依赖
三、技术选型产出
目标是提前定好技术路线,避免中途换技术导致返工。技术决策透明化、标准化,降低沟通成本。
10. 技术栈选型文档
- 形式:Markdown 文档或表格
-
内容:
- 后端语言(Go / Node.js / Python)及选择原因(性能、团队经验、生态)
- 前端框架(React/Vue)、UI 库
- 数据库(PostgreSQL/MySQL)、缓存(Redis)
- 区块链 SDK(Web3.js / ethers.js / TronWeb)
- 消息队列(Kafka / RabbitMQ)
- 云服务 / 部署方案(Kubernetes / Docker / 云厂商)
11. 技术标准与规范
- 形式:团队开发规范文档
-
内容:
- API 命名、版本管理规范
- 代码风格(lint、格式化工具)
- Git 分支与提交规范
- 环境变量与密钥管理规则
12. 基础设施规划
- 形式:环境对照表 + 架构草图
-
内容:
- 开发、测试、预发布、生产环境的域名、链、配置
- CI/CD 流程说明(代码 → 构建 → 测试 → 发布)
- 监控与日志方案(Prometheus、Grafana、ELK)
常见问题
A:是不是这 12 项都做完才能写代码?
Q:不必一次做完,可以分阶段完成。总体架构图、MVP 范围、技术栈选型、核心业务流程图需要在启动开发前明确好,其他可在开发过程中完善。这样既能快速启动,又能逐步完善设计,保持项目的灵活性和可控性。
Top comments (0)